怎样的防晒霜才叫靠谱?

​​要说靠谱防晒,就不是只做心理安慰,而是要做就要做好,要选就要选无死角的防晒霜。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评估防晒是否到位:

1、防晒光谱的认识
2、防晒数值的选择
3、
防晒霜剂型对防晒效果的影响
4、正确的使用方式

1. 防晒谱的认识:我们到底是在防什么?
当我们在谈防晒的时候,我们防的是紫外线。而紫外线中的UVC波长只有200-290nm,在臭氧层就已经被阻隔净尽,无法到达地表,可以忽略不计。波长在290-320纳米之间的UVB可以到达地表,但主要影响表皮,无法穿透到真皮层,除了剂量过大引起晒伤外,很少导致晒黑或皮肤光老化。波长在320-400nm的UVA可以穿透至表皮基底黑素细胞,并到达真皮层引起胶原蛋白降解,是导致色斑沉积和光老化的元凶。因此当我们在谈防晒的时候,我们主要是在防UVB和UVA。

不同防晒剂覆盖的波段是不同的,比如纯物理防晒剂中的二氧化钛,防护波段就以UVB为主,对于真正引起光老化的UVA抵抗能力较差。氧化锌虽然对全紫外光段都有反射,但能力很弱,需要涂得像京剧油彩那么重才能形成防护。
此外,由于物理防晒剂只是黏附与皮表反射紫外线,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它们维持稳定防晒效果的时间是不会很长的,容易在行动中、摩擦下脱落,需要比较频繁的补涂。如果只涂一次就想撑一天,那其实是“心理防晒”。
化学防晒通过合理搭配更容易达到覆盖全紫外线光段。

2. 防晒霜数值的选择:SPF 和PA值,两个都重要。
提起防晒数值我们最熟悉的一定是SPF,它展开来全名叫sun protection factor,即日光防护系数,是一个针对UVB防护的数值。它的计算方式为:
SPF = 使用防晒化妆品防护皮肤的 MED/未防护皮肤的 MED
(MED,Minimal erythema dose, 最小红斑量。)
SPF并非是一个与滤光效率倍数相关的数值,而是有明显边际效应的,比如说,SPF30的防晒霜约能过滤掉97%的UVB,SPF50+意味着过滤掉98%以上。极高SPF值的防晒霜可能花费你翻倍的金钱,但带给你的保护并不是翻倍的。在我国,当产品的实测SPF值 > 50时,标识为SPF50+,但没有SPF100,因为NMPA认为那没什么必要。
而真正防止晒黑的值,是表示UVA防护能力的PA值。因为UVA才是真正穿透至表皮基底和真皮层,引起黑素生成增多和真皮胶原塌陷的元凶。PA值的计算方式需要先计算出人工光源下,对比使用防晒产品前后,让皮肤达到黑化的紫外线剂量,即:
UVAPF=使用防晒的MPPD/不使用防晒的MPPD
(MPPD,Minima Persistent Pigmentation Dose,最小持续性黑化量。)
并根据UVAPF得出对应PA值:

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指数,防晒才能事半功倍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推荐,处于日光暴露环境中时,建议使用至少SPF15以上,广谱防晒霜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WHO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组织,因此所推荐的SPF会是一个基本的值,大多数国家推荐的数值会比这个高,比如美国环境保护局的官方网站上推荐的SPF就是30,而我国防晒专家共识给出的建议是25-30。

3. 防晒霜剂型对防晒效果的影响:油相与水相防晒剂的互相补充。
这是常常被忽略的一个细微之处,而防晒霜的工艺其实也会对防晒效果有所影响。涂抹的护肤产品都会有水/油两相,而大多数的常见防晒产品多采用脂溶性的防晒剂,产品基质也以油为主。但如果用显微镜放大观察,你会发现油质基底涂抹到皮肤上后,油相乳液所形成的膜是会有悬浮小滴间隙的。
我们可以称这些空隙为“防晒窗”。如果一款产品仅有油相防晒剂,不含水相防晒剂,则紫外线可以透过这些空隙照射到皮肤,就仍然容易被晒黑。
兼具油相和水相防晒剂的产品更能弥补这种疏漏。比如说<古蔻水润轻透防护喷雾>


4. 正确的使用方式:
足量使用
再精良的防晒霜,如果不能够足量涂抹,防晒性能也是不会好的。官方建议的厚度要达到2mg/cm²,简化到比较易于生活操作的评估标准就是,约1元硬币大小的乳液,对应一张脸,质地稀薄的摇摇乐可能需要更多。

按时补涂
尽管在实验室检测中,防晒液的稳定性可能持续6小时以上甚至更久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涂抹了防晒霜后可能会出汗,可能会不经意地抠抠自己的脸,可能因为进餐需要漱口等等,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我们皮肤表面的这层保护膜出现缺口。因此还是建议强日晒环境中,2小时就需要补涂一次,上班基本见不着太阳的室内工作者可以稍微放轻松一些,等到快要下班出门的时候再补也可以。但还是需要注意少抠脸哦。

延伸阅读:

标签:

上一篇:返回列表

下一篇:防晒的基本知识,你知道多少?

相关推荐